CN EN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   新闻   /   专题报道   /   教师佳作   /   正文

分享

柳冠中教授的专著《事理学方法论》出版
2018.11.28

柳冠中教授《事理学方法论》出版以来受到很多设计教育界、设计产业界的专家们推荐(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名)。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杭间

柳冠中先生是中国现代设计理论的先驱和奠基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中国倡导“现代设计”观念,思考中国设计与欧美设计的发展关系,寻绎设计教育的学科特色,并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实践,推进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设计与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成就。他近年来的设计思想,集中体现在10年前出版的《事理学论纲》。“事理学”是柳冠中先生提出的有别于西方设计的独特理论,它超越了现代设计的“功能论”“生活方式说”等在设计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而将设计问题与中国哲学的思辨结合起来,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广泛影响。论著出版以来,被广泛引用并列为许多设计院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必备参考书。现在,出版社将它充实再版,增加柳冠中先生最新的思考,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也很期待。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何人可

柳冠中先生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他首创的“设计事理学”。所谓“设计事理学”就是以“事”作为思考和研究的起点,从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归纳、判断事物的本质,以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概念、方案、方法及组织和管理机制。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飞跃,就是“设计事理学”,是知识经济社会的设计方法论。“设计事理学”的提出和应用,是我国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在设计发展历史上必将有其重要的地位。柳先生的几位博士研究生在“设计事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事”,包括金、木、水、火、土及汉字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原创性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大丰富了中国自己的设计艺术学体系。在这点上,柳先生及其学术团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南京艺术学院前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何晓佑

在我的记忆中,柳冠中先生是一位有学识有风度的长者,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界唯一不断提出思想理论的专家:“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人为事物”“事理学”“第三种智慧”。每每到了国家工业设计发展的结点,柳先生都会提出一些观点来指导这个学科的发展,单凭这一点,现在社会上给柳先生冠以“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美誉,一点也不为过。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 刘宁

柳先生比我年长30岁,我和柳先生算是忘年之交了。我们相识是在十几年前,我还在海尔集团负责工业设计的工作时,作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会议。在会议间隙,柳老师对我说“在企业工作有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学工业设计的人应该在企业里实践”,这句简短的话,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潜移默化地使我在企业设计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2011年,我离开企业,来到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工作,因此和柳先生有了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那就是推进中国的工业设计健康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柳先生主张的“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谋事而不是造物”等发展理念,对很多地区和企业发展工业设计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主任 刘新

事理学强调关系和语境,由此来理解今天的事物,并创造明天的产品和服务。对于认识设计本身来说是一样的道理。按照经典的理解,设计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最古老的人类造物活动到今天的工业产品设计,人们总是有目的的、创造性地改造世界、解决问题。只不过问题在不断变化。

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副总裁 李剑叶

《事理学论纲》其实是一部普及现代设计思维的巨著,其所在的高度和角度与IDEO招牌的DesignThinking暗合,但是又更加系统和宏观,无论是否从事与设计相关的工作,这本书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广州美术学院前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尹定邦

柳冠中创建了最先进、最系统的工业设计高等教育体系,造福了几代学子;柳冠中的形而上思考,共生之哲学,事理学方法论等,为中国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柳冠中尽全力呼吁政府和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几十年如一日,普及设计价值观。有这三点,柳冠中何其伟哉!

华体会(中国)教授 、博士生导师, 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 杨永善

柳先生研究设计理论不是坐而论道的,而是身体力行的,切实地投入,从中体验、判断、思考、总结,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他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努力寻找着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他最反对那种断线风筝、信口开河、浮语虚词、空洞无物的清谈。理论的本质是朴素的,应该是实事求是的,研究所获得的规律和方法应该是致用的,行之有效的。他的设计理论付诸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这本书中可以明确地看到耕耘者的收获。

通用电气医疗前设计主管 杨瑞

柳冠中先生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倡导设计师对设计方法论和本体论的重视。“事理学”作为其核心的设计思想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提出了。今天,我们惊讶地发现事理学思想和国际上高调倡导的整体设计的思想没有本质差异,都强调理解和梳理“物”所置身的环境——“事”的重要性,只有清楚了“事”,才会导致合理的“物”的产生。

清华美术学院前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郑曙旸

老柳思想很超前,那是因为他在德国学习很到位,彻底弄明白了设计是什么。但是这些与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无论是思想准备还是学术积淀、行政等,全都格格不入。再说到底,就是我们现在的思维还停留在农耕时代,根本没有转变。现代化还很远。一夜间物质虽然转化了,但是观念没有转化。所以老柳看到了,感到很痛苦,一直呼吁,但是没人理他那一茬。到现在真明白这一点的也还是没有几个人。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之后,老柳研究“事理学”算是真正的纯粹学术研究了。如果老柳能当上院长,那也许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和张绮曼同样都是有学术理想的,那个劲儿我们这代人远远赶不上。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前会长 朱焘

说来也巧,在看到柳冠中先生(平日里我称他为“老柳”)发给我短信,问我可否为他的新书写点感言时,我正在灯下又一次查阅他送给我的大作,此时正被书中的“设计思维”这一节所吸引,文中讲到“最终目标就是要学会用‘系统方式’来解决问题”并提出6个环节,颇感精辟,可做参考。说到老柳的著作特别是设计理论,在设计界影响是很大的,但凡是我见到的,无一不学不读。

广州汽车集团研究院设计总监 张帆

通过跟随柳老师的学习,让我获得了思考设计的能力,完成了从一个简单的形式创造者到生活方式的思考者和设计者的提升。柳老师有个非常经典的“杯子”事例,“杯子”之所以是“杯子”,是因为由特定的使用环境、特定的使用需求、特定的使用者等外在条件所限定,使用的目的是“解渴”。我们平常用的器物叫“杯子”;但在不同环境下,杨白劳用的是“大海碗”,林黛玉用的是“茶盏”,在沙漠中人们用的是“皮囊”,在旅行时人们用的是“易拉罐”……事例如此通俗,但凡听过的人大概都能记住,但是否又都能明白其中“事理学”的玄机呢?这道理就好像敲破天窗的棒槌,一旦领悟即豁然开朗。在奔驰工作的八年多里,我一直专注于汽车造型设计的修炼。在汽车造型设计能力一天天提高,由我主导设计的作品纷纷面世的同时,有时也会反思这种纯粹沉浸在形体创造中的设计缺少一点大格局的视野和革新性。汽车发明一百多年了,经历了非常扎实的积累而形成今天的状态。下一步,路在何方?于是,我开始再次从“杯子”的角度去审视汽车设计的未来。

其实还有很多知名教授都写了文章或是推荐《事理学方法论》,或是回忆与柳冠中教授同学、同事的故事,从侧面看出柳冠中教授的事理学是怎么来的。微信我们将分几期一一介绍。

《事理学方法论》再版,除了对十二年出版的《事理学论纲》进行了修订,同时还增加了这12年来柳冠中教授关于事理学理论的发展做了新的阐释和解说,这些主要以论文为主,作为附录添加在正文里。第二,增加里很多实际案例,从分析、研究开始一直到后期的模型等,这一部分另作别册《事理学之用》,这一部分是从没出版过的,很有参考价值。第三,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理学,增加学术图书的可读性,我们从侧面选择了柳冠中教授的老师、同学、同事、学生不同时期的文章,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柳冠中教授是如何一步步创立事理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很多也都是第一次出版,很生动,很有趣。第四增加了采访柳冠中教授的视频,大家聆听柳教授对于工业设计的见解。第五,有一个项目是ppt文件,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我们截屏了所有的页面,做成海报方便读者理解。关于这本书具体的编辑思路,我们将在明天推出。

有一份资料很可惜没有放到书里,这是钱学森与柳冠中老师潘昌侯的一次见面,在这次交流中他们提到了成立中国的工业设计系。这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因与事理学关系较间接,所以未放入书中。在这里我们把它呈现给读者们,设计的每一次的进步都是离不开很多人在默默地努力。向每一位设计人致敬!

这里也诚邀各位读者,2018年12月29日下午2点上海书城(福州路店)7楼参加柳冠中教授《事理学方法论》的新书发布会,与柳冠中教授面对面交流。

《事理学方法论——一本讲述设计方法、设计思维的书》

作者:柳冠中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19年1月出版

提供: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柳冠中

图、文来源:上美好读

© 2024 华体会(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中国)

100084

© 2024 华体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