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2023年8月30日-9月10日,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海外文化弘报院主办,中国美术馆、日本文化厅、公益社团法人日展、公益社团法人日本工艺会共同参与的“和而不同——2023中日韩工艺展”在韩国全州全北艺术会馆展出。该展览是专为第14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举办的“中日韩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以工艺展的形式,促进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华体会(中国)教授王建中、白明,副教授吴昊宇、王晓昕四位教师的作品参加此次展览。
开幕式当日,参加第14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的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朴普均和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永冈桂子亲临展览现场,在三国代表团成员的导览中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整个展览。
“和而不同——2023中日韩工艺展”的举办,不仅成就了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一次高水平艺术交流,也为中日韩文化艺术交流史书写下一段崭新的篇章。
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交流之中,工艺美术一直作为重要的文化桥梁,联结着三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次展览试图探索当代语境下中国、日本和韩国工艺的共性和个性,尝试比较三国工艺所共有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和而不同”可解读为“多样性中的和谐”,意在探索三国工艺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未来路径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价值。展览同时提出了“通过工艺思考——未来、自然和文化”的主题,以手工艺的人文关怀,直面生存环境的改变、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时代下人类情感缺失、共情和沟通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通过工艺思考——未来、自然和文化”的主题,蕴含艺术家自己对东亚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体认。
王建中教授的作品《抵达》的外部形态为类似金字塔状的三角形,极简的外形下,蕴含着天地四方的东方意象。视觉上,蓝绿色的半透明渐变色彩犹如天穹和四野,三角体一角被切开,既打破了单一的半透明材质,又使作品瞬间具有了穿透力,仿若突如其来的天外来客,划破寂静的星空抵达地球。
白明教授有两件作品参展,他的作品《生生不息》与《线释水》抒发了东方的智慧与生机。《生生不息》源于青藤类植物的启示,是对它们初春生机的提炼,将线条与芽苞的组合形成节奏与韵律,布满圆润的瓷瓶。一株草,可以舞蹈,一根藤也可以歌唱。在中国,水被形容为智者,其万化的形态也被称为智者的语言。艺术家引导观者凝视这安静的水面,观察它们的微波荡漾……作者将这样的视觉感受简化成不断变化着的青花的线条在硕大的瓷瓶中形成海天空阔的自由而诗意的景象。
吴昊宇副教授的作品根据石的形态进行再创作,探索回归东方文化在陶瓷语言转换上的新语境,瓷的“器”与石的“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新生文化与固守、当代与传统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共生。
王晓昕副教授的作品《萃聚》源自《易经》的“萃卦”,“泽上于地,萃也”。意为溪水在大地的承托之下汇聚成泽。作品以人的个体形象携手而成,既象征着人类彼此之间不断密切的深度联系,又象征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形成了萃聚人力,汇聚人心的聚流之泽。同一片蓝天下,有着同一个梦想,为人类更美好的愿景紧密相联,萃聚起人类文明的无尽希望。
“和而不同——2023中日韩工艺展”由三个国家的相关部门合作策划完成,韩方负责此次展览的主策划和“韩国工艺”的作品提名,中国美术馆负责“中国工艺”的学术策划和作品提名,“日本工艺”由“公益社团法人日展”和“公益社团法人日本工艺会”两大团体共同提名。展览共计展出47位中日韩工艺界元老、中坚和新秀艺术家的50件(套)作品,涉及陶瓷、金属、木漆、纤维、玻璃和其他(本国特有的)工艺美术领域。47位参展艺术家中包括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中3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位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和多位蜚声国际的中日韩工艺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和中青代创作者。中国的雕漆、犀皮漆、釉下青花、寿山石雕、紫砂、景泰蓝,日本的莳绘、红型、色绘瓷器,以及韩国的螺钿镶嵌漆器、粉青沙器、韩纸等极具本国特色的工艺形式同台亮相,各显千秋。这些以石、木、泥土、金属、玻璃、纸和竹等天然材料创作的现代工艺作品,展现出三国艺术家对于本国传统工艺、材料和表现形式的重新诠释,拓宽着彼此对于同时代三国工艺美术和物质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展览举办地韩国全州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因至今保留有韩屋群落和韩纸等文化遗产,而被誉为“韩国传统文化发源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参展作品欣赏
白明 教授
生生不息 白明
瓷土
45×45×46(h)cm
2013年
线释水 白明
瓷土
57×57×56(h)cm
2016年
王建中 教授
抵达 王建中
玻璃 68×30×39(h)cm
2015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昊宇 副教授
新石器 吴昊宇
瓷土 55×28×48(h)cm
2018年
王晓盺 副教授
萃聚 王晓盺
黄铜、金
47×47×25(h)cm
2023年
展览现场
韩国全州全北艺术会馆
中日韩策展团队
嘉宾观展
展览现场
(图、文:参展教师 部分图文来源: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