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   新闻   /   预告   /   正文

分享

【策展书·作品征集】“唯物思维”(Material Thinking)中国当代材料艺术国际交流展暨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
2021.03.22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承办单位:华体会(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所

总策划:彭刚

学术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家增、白明、吴洪亮、张子康、尚刚、尚辉、林乐成、陈琦、施慧、胡伟、顾黎明、谢小铨、鲁晓波、董书兵

学术主持:马赛

总策展人:张敢

展览助理:梁开

学术支持:《清华美术》、国际材料艺术研究(IMAS)

总策划

undefined

彭刚

清华大学副校长

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物质材料是一种共通的语言,一旦被赋予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就可以打破不同语种的隔阂和观念的樊篱,让平等的沟通与对话成为可能。2019年,拉脱维亚里加市议会希望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中-拉当代材料艺术交流展”项目,但2020年突发的疫情,使得该展览未能顺利进行。令人惊喜的是,华体会(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所发布展览信息后,材料的主题受到了各国策展人和艺术家的积极响应,拉脱维亚之外,又增加了阿根廷、乌拉圭、土耳其、西班牙、波兰5个国家的交流展项目。

鉴于全球疫情现状,各国策展人商定今年先举办线上预展,并由清华大学作为主办方,共同合作完成“唯物思维——中国当代材料艺术国际交流展”项目。张敢教授提出以“材料、新材料与新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为展览构建理论基础时,各国策展人与艺术家都欣然赞同,因为这就使得该展览不仅通过材料艺术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还可能通过与之相契合的理论构建,在学术层面促进国际当代材料艺术的发展。同时,以“新唯物主义”来切入当代材料艺术的研究,重新反思物质与物性,也为建构当代艺术的新路径、新理论与新格局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基于此,我和发起人团队倡议将明年的线下交流展扩展为“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以双年展的形式助推国际当代材料艺术的交流、研究与持续发展,与国际交流展一道贡献于当代材料艺术的发展,也让中国当代材料艺术的新探索更多地为朋友们所了解。祝愿发轫于清华园的国际材料艺术展能够行稳致远,绽放出更多艺术的光彩和思想的光辉!

学术主持

undefined

马赛

华体会(中国)党委书记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工业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体会(中国)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中央工艺”的底色为学院新时期美术与设计的并轨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种基于材料与工艺的艺术认知。同时,在纤维、陶瓷、玻璃、金属、漆木等以材料立身的专业外,其他美术与设计专业也都传承老“中央工艺”的“左手艺术家、右手设计师”的优良传统,在艺术设计表达中渗透材料视角与工艺维度。从光华路到清华园,材料艺术在此生发似乎成为一种必然。

如今,以中国当代材料艺术国际交流展为契机,张敢教授与国际策展团队、专家学者一道提出以材料视角重构当代艺术,这也为工艺美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维度。同时,在以绘画、雕塑为代表的美术学科以及相关设计学科中,带有材料意味和倾向的艺术创作层出不穷,艺术家们的创作往往与某种特定的材料和形式相连,从而生发出不同的观念和声音,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这又给材料和艺术提供了一重新的关联。

展览主题“唯物思维”与英文主题Material Thinking相辉映,既体现了“新唯物主义”视角下物质材料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希望将唯物的思维方式和质性的研究方法引入当代材料艺术的探索。这种“唯物思维”的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齐物”、“格物致知”等观念不谋而合,艺术家由此在“物我两忘”中完成艺术创作。这种物质与生命一体化的认知方式既体现了东方智慧,也应和了后人类主义生态和谐的发展观。材料语言是一种共通的语言,同时“唯物思维”又渗透了东方的智慧与哲学,因而,从材料出发介入当代艺术让东方的/中式的价值与审美传达成为可能,成为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并影响世界的一种建设性路径和方式。

这两个展览是一体两面的学术品牌,一个“走出去”,一个“引进来”,都是为了促进和引领当代材料艺术的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当代材料艺术展从清华出发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为当代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策展人

undefined

张敢

清华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

秘书长

艺术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类居住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每天的生活被物质所包围,我们自身也是由物质构成的。然而,我们常常把这种物质性视为理所当然。在今天奉行的艺术哲学理念中,唯物主义也常常停留在一个零散、边缘的状态。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理论家以更激进的方式理解主观性,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权语言、主流话语甚至霸权观念。然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观念必须以视觉形式呈现,物质才是承载观念的主体。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实迫使艺术家重新审视和探索物的特性及其无限可能。于是我们欣喜地发现,进入新时期,唯物主义再次出发,一股新唯物主义的浪潮兴起,它让我们重新理解物质,重新重视物质因素在塑造社会和表达人类愿景中的作用。

新唯物主义着眼于最新的物理学、生物学研究成果,重新审视我们对物质的惰性认识,赋予其能动、偶发、灵性的一面。它思考物质性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反思现代性所主张的人类中心主义,从而转入后人类主义的生态发展语境。在新唯物主义者眼中,物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相对开放的过程。人类完全沉浸在物化生产的偶发事件中,因而应给予物质性应有的地位,继而以此介入对社会政治的分析和再思考,例如最近学术界对物质文化、地缘政治空间、批判现实主义、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主义的兴趣。由此,新唯物主义为当代材料艺术理论与价值的建构提供了哲学视野和学术前沿的支持。

物质材料是艺术家创作最主要的媒介。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强调文本、去物质性、观念至上不仅将物质材料及物化过程工具化、机械化,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艺术霸权话语。回到材料,重新建构和理解当代艺术,即是基于一种唯物主义视角,打开不同的可能,期待不同的声音,包括长期被主流艺术话语边缘化的东方的、第三世界的、女性的、地域性的、少数族群的声音等。这里的“新”材料,不仅包括随着科技发展新增或新发现的材料,也指以新的方式和视角重新理解材料,反思材料使用和现代人类生活之间关系,以及探索网络时代的人类如何通过材料与物质世界相连。

我们创建这一学术平台的初衷,便是希望从材料出发,让艺术创作重新重视物质的力量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方式,思考从物质材料到艺术媒介的转化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展开历史的、生命的、社会的不同维度,在材料探索中重构当代艺术的新视野。愿材料艺术展能够带着这些思考搭建互通共融的学术平台,与世界各国艺术家和学者一道,怀着对材料艺术的理想与热爱携手前行。

【作品征集】

展览采取策展人邀请制和艺术家报名制,国内艺术家请将①作品图(整体图和细节图分辨率不小于300dpi),②中英文作品信息(作品名、材料、尺寸、技法、创作年份、作品阐释1000 字左右),③中英文作者简历(姓名、出生年月、单位、职务、参展获奖等信息及个人头像照)发送至报名邮箱imas_thu@163.com。

“中国当代材料艺术国际交流展——阿根廷、乌拉圭、拉脱维亚、土耳其、西班牙、波兰”线上预展作品征集截至2021 年5 月30日;“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作品征集截至2021 年 12 月30日,入选作品将陆续参加6 个国家的线上交流展项目和 2022年的“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

部分受邀参展作品:

林乐成, 合作者: 李广忠、林月红

 《光之亭》, 竹, 浙江龙游, 2020

施慧, 《归一》, 棉绳、钢管, 2013

董书兵,《无界》,钢管、卡扣,2018

胡伟, 《海滩》(前)与《海礁1》(后), 木质构造、宣纸、麻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金银粉、金属渣、植物粿粒、海砂、木屑等,  2018-2019

白明,《器-形式与过程》,瓷,2019

王家增, 《物的褶皱82-83》

铁、铝、不锈钢,2020

顾黎明,《山水赋-“鹊华秋色”图解》,布面丙烯、色粉、水彩、树脂胶、宣纸及拓印拼贴等,2020

陈琦, 《观象》, 纸, 2019

Carmen Imbach Rigos(阿根廷),《女性地图(贾兹敏和他的家庭肖像)》,缝纫线、花边、丝,2018

Raquel Lejtreger(乌拉圭), 打印聚酯、鱼线、铅锤,2018

Baiba Osite(拉脱维亚)

漂木、帆布,2020

Vanessa Barragao(葡萄牙), 《珊瑚花园》, 回收纺织材料, 装置尺寸不定, 2019

(图、文:项目组)

© 2024 华体会(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中国)

100084

© 2024 华体会(中国)